检验医学
主办单位:上海卫生局
国际刊号:1673-8640
国内刊号:31-1915/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021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血站内医源性感染的控制

  [摘要] 血站的主要工作是采供血,服务对象中献血者虽然为正常人群,但仍有相当比例的献血者为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其血液及血液标本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因此保证献血者、受血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就成为血站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就如何预防血站内医源性性感染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血站;医源性感染


  随着现代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血站内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下面就我站加强站内感染管理,提高血液质量的具体做法和体会进行初步探讨。


  1、强化领导,完善管理机制


  成立站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质管、采供、检验、血源以及总务等科室组成,由站长任组长。质管科负责站内感染管理的日常工作,为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具体负责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根据国家及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质管科制定站内感染管理的相关文件,包括各种程序、制度、操作规程,经审核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价。定期对采血、成分分离、检验等过程进行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的监督、监测并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对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购进的消毒剂、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厂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对其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同时对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过程监督。各职能科室主任为本科室的感染管理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各项日常工作,负责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在本部门的实施。


  2、严格执行《献血法》


  血站应将感染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献血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血液筛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严格使用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合格的诊断试剂,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初复检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不同的人员检测,每项检测项目均加人室内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科室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建立健全各种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和制度。


  4、实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成功实施,除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规程之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责任心[1]。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对于保证血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心依据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只有参加WHO的采供血专业执业准入教材的学习,通过了国家正规考试,才能上岗工作。在中心内部还对全员进行了岗位职责与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与考试,进行了商务礼仪的学习与考试,并积极开展国内外各种科技交流与讲座,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能胜任岗位的要求和跟上国际输血的发展前沿。以上学习均列入人事管理、年度综合考核的范畴之内,不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5、提高血液检测水平,最大限度杜绝经血传播疾病


  提高血液的实验室筛查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是WHO确定的安全输血3大策略之一。为此,应该采用国际一流的全自动化的加样系统、酶标仪、生化分析仪与血型仪,对卫生部规定的ABO与RhD血型定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项实验室检测的所有实验程序,自样品条码录入、加样体积、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结果报告等环节全部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完全杜绝了人工操作的误差,保证了血液筛查过程的准确无误。在血液筛查中,使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检的国际领先的检测试剂。


  6、购置各种防护设备


  购置各种防护设备:(1)添加自动洗手设备: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应及时洗手,并且需要强调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2)安装免提电话机:全科均安装带有免提功能的电话机,而且经常对电话机进行消毒,以免由于污染电话引起医源性感染。(3)安装洗眼器;在发生意外血清飞溅到眼部时,对眼部及时地进行冲洗。(4)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人员须穿着工作服,做试验时穿隔离衣、戴工作帽,戴口罩、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5)科内环境的消毒:每天对空气、仪器设备的表面、试验台面和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2]。


  7、建立站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检查标准


  对所要求监测的项目列出计划,制定出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及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仪器设备的监控、工艺卫生、原辅材料、污物污水处理监控,工作人员的监控等,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充分体现有章必依的原则[3]。


  8、规范操作,防止医院感染


  采血护士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压脉带、剪刀等器械每次用后放人消毒液内浸泡,棉球、棉签等物品一经开启,使用<24 h。采血护士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每采完一位献血者,护士都要用消毒液进行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等锐器刺伤。血站采血护士皮肤感染的防护对策:①加强医学感染教育:长期以来,血站对采血输血工作者职业暴露感染关注较少,因此,血站管理应把职工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其认识到职业感染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要强化劳动保护,减少或杜绝危险因子的暴露机会和时间,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对有感染的人员应积极治疗并调离高危感染环境。②预防注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其抗体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高危人员可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全程免疫,接种后测定抗体滴度,若滴度<100U/ml或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时,应立即加强注射;每年可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肝功能2次,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复种率,必要时行被动免疫。③锐器伤的紧急处理:皮肤黏膜一旦受伤,立即挤出少量血液,流动自来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行相关病毒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感染与污染针头的血量和损伤深度有关,据报道0.004ml含病毒的血液,就可使正常人感染。如被乙肝病毒感染,应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丙肝病毒感染目前无相应疫苗,但应作预防治疗和观察。如被含艾滋病病毒(HIV)的血液污染,可定期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并随访观察,做到早期预防和治疗。


  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使用两个厂家的试剂对每一袋血进行两次全项检测。阳性结果及时按疾控中心进行疫情报告。对检出的HBsAg、抗一HCV、抗一HIV等指标阳性者录入献血者资料数据库,避免其再次献血。加强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采购资质合格的产品登记建帐,专人专库管理。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至使用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消毒,由专人回收、再消毒、毁形,严禁重复使用和市场回收。采供血各环节产生的污物,如采血后的针头、废血袋、血标本等,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实施管理。医用垃圾放人黄色塑料袋、针头等锐器单独放人防渗漏、耐刺的容器,严格交接、专人回收、无害化处理后装袋,与环保局医用特种垃圾回收车人员面对面交接,并详细记录。污水排人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按时投药,每月进行污水消毒处理监测,总余氯量≥3。5mg/L,保证污水排放质量符合《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总之,血站内感染管理是评价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和医德医风的一项综合指标,对血站血液质量的提高起制约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磊,吴霞,王俊平,等。陕西省血液中心消毒质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S].2002.2.


  3、杜滨,赵林,吴振军,等。采供血机构站内感染管理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04,l7(1):6l一62.


  4、李斯,主编。消毒灭菌操作鉴定技术标准与效果监测检验控制规范应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检验医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检验医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